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项目动态

氢氨醇能项目一周动态(2024.12.16-12.22)

时间:2024-12-25     作者:超级管理员

隆基氢能签约北欧电解槽订单

隆基氢能近期与某欧洲客户成功签订电解槽系统采购订单,将为位于挪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绿氢项目提供多台套千立方级的安全、高效、低电耗的Hi1系列电解槽及其辅助系统(BoP)。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开始运营,通过以电子燃料(e-fuels)替代化石燃料,为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作出重要贡献。


image.png


        隆基氢能总裁马军先生表示:“隆基氢能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秉承安全、可靠、高效的原则,成立至今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外市场我们也不断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达成了多项重要合作。本次挪威项目的成功签约,是隆基氢能继今年在德国成功签约欧洲首单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再次印证了欧洲客户对我们产品、技术及全球能力的高度信任。”

关于隆基氢能


隆基氢能成立于2021年3月,是隆基绿能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倡导“绿电+绿氢”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电解水制氢解决方案提供商。隆基氢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整体解决方案。


吉林松原中国钢研签约纯绿氢冶金项目

      12月16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在长春会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少明和总经理高宏斌一行,并见证省政府、松原市政府分别与中国钢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纯氢冶金项目合作协议。


image.png


 黄强、胡玉亭向张少明、高宏斌一行表示欢迎,对中国钢研给予吉林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黄强说,中国钢研决定在松原布局“绿电—绿氢—纯氢冶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全球首个绿氢多稳态竖炉工业化示范工程,对于钢铁冶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吉林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必将起到强有力推动作用。希望中国钢研推动关键企业和重大项目持续落位吉林,进一步打通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加强与吉林省钢铁企业合作,助力吉林钢铁冶金产业智改数转;在吉林设立研发基地,深化与吉林省大院大校大企合作,吸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吉林全面振兴火热实践。

中国钢研是我国最早从事氢冶金技术开发的单位,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了发展气基竖炉还原,在1999年就提出了纯氢冶金及其相关超纯高端材料制备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攻关,形成了氢冶金科学理论系统。


中天合创乌审旗3万吨绿氢化工示范项目开工

12月18日,总投资约110亿元的乌审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和绿色降碳升级改造项目开工。


image.png


中天合创结合配套设施建设绿色降碳升级改造项目和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两个项目预计分别于2026年和2027年投产,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绿氢/绿氧耦合以及新建50万Nm3/天LNG装置、CO深冷分离、30万吨/年醋酸装置、20万吨/年醋酸乙烯装置、绿氢3万吨/年、光电288MWp(兆瓦p)、风电450MW(兆瓦)、220kV线路60.36公里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现有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和强链,进一步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实现鄂尔多斯煤炭资源由“燃料型”向“原料型”转变,产品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做强、做大煤制烯烃及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


总投资37亿天楹能源通辽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园示范项目开工


 近日,内蒙古天楹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园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产业园宝龙山工业园区内。

 项目总投资37.0亿元,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座氢氨工厂及其配套设施,共配置33套制氢单元,每个单元配置4套1000Nm3/h电解槽设备。合成氨建设规模为45万吨/年,其分为3条产线,每条产线设计能力15万吨/年。

 项目投产后,通过配套光伏与风电部分合成绿氨,打造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链生产线,可实现年制氢量6.5万吨,年合成绿氨45万吨。依托科左中旗风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发电、消纳、储能、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助力科左中旗构建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进一步向现代低碳转变。



image.png


元鳇能源鄂托克年产70万吨绿色甲醇

 

 12月18日,元鳇能源年产7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开工奠基举行。鄂托克旗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苏智雄,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秋荣,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副校长姜鑫,内蒙古林草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戴昂勤,上海驭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赵纪军出席。李志彪、白朝格吉乐图、王小平、尤建兵、武永宁、高智及旗直属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


image.png


元鳇能源年产7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0万吨/年,二期建设20万吨/年。建设周期为18到24个月,总投资约为25亿元。项目采用国际前沿、国内顶尖的创新工艺,是全球单套生产规模最大的绿色甲醇项目、全国首个生物质电甲醇项目,上联生物质种植、沙漠化治理等根基产业,下合航运减碳、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成功实现新能源从“无形”到“液化”的惊艳蝶变,是鄂托克旗能源绿色转型征程中动力澎湃的新引擎,更是产业耦合升级棋盘上关键强韧的传送带。

元鳇能源绿色甲醇示范项目主要建筑包括生物质堆场、生物质气化、气体压缩、甲醇合成等。鄂尔多斯市元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驭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驭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隶属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2017年5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从事清洁能源、环保减排、装备设计、生物科技等领域的研发、产业化工作。


完成绿氢制绿氨耦合示范耦合绿氢100万标方


  截至12月18日,宁夏煤业烯烃二公司累计引入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清水营制氢厂绿氢100万标方,成功实现了煤化工行业可再生氢耦合示范,填补我国光伏制可再生氢耦合煤制合成氨系统运营的空白,进一步推动了宁夏煤业公司绿色发展。


image.png


 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首个万方级光伏制可再生氢耦合煤制合成氨项目,是宁夏第一个氢能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建成中交的万方级煤化工领域应用绿氢项目、我国首例集可再生氢“制储输运加用”及氢气品质检测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项目。

  据了解,清水营制氢厂是国家能源集团在可再生氢耦合煤化工领域的首次尝试,利用12万千瓦光伏供电,光伏碱性电解水工艺制取氢气,总制氢规模为1.5万标方/小时,设计年产量为3080吨。该厂设置16台(15开1备)碱性电解槽,所制氢气经纯化99.999%后加压并通过管道输送至烯烃二公司合成氨装置。该厂所产的可再生氢代替部分灰氢后,将有效推动灰氢转绿、以氢换煤、绿氢降碳,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2万吨,平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4万吨。

  9月20日,清水营制氢厂产出的可再生氢,顺利并入烯烃二公司煤制合成氨装置,全线打通电—氢—化系统,实现了万方级光伏制可再生氢与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成功贯通。

  下一步,烯烃二公司将根据国能(宁夏宁东)绿氢能源有限公司试车工作进展,积极配合调试各电解槽,持续增加绿氢接收量,最终安全顺利完成接收满负荷(1.5万标方/小时)绿氢任务,实现合成氨装置绿氢替代灰氢最大引入比例超过30%的目标。


中国海油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试运行成功


image.png


 12月20日,中国海油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该公司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示范中试基地试运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海油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据介绍,该装置采用适应海上可再生能源特点以及海水环境的技术打造,额定产氢量为2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可用于大规模产氢,制取氢气纯度可达99.999%,能够满足燃料电池、电子工业等应用场景对高纯度氢气的需求。装置将电流处理、电解海水、氢气分离及纯化等核心设备全部集成到5个集装箱中,具有结构紧凑、方便移动、制氢纯度高等特点,符合海上生产作业平台等应用场景。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专家鉴定,该装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装置基于抗波动柔性控制技术与启停机工艺,建立了符合海上可再生能源特点的耦合模型,能够适应海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特性。它可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力来电解海水,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制备高纯度氢气产品。

 相比于传统的淡水制氢,海水制氢具有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但是,海水成分复杂,直接电解易产生催化电极寿命短、电解副反应激烈等问题。该装置通过技术攻关,大幅降低了对原料水质的要求,让海水无须经过淡化处理即可进入电解系统,实现了电解海水制氢的低成本化和稳定长期运行,为我国海上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新路径。